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促进作用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亲社会行为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也就是友好积极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

一、亲社会行为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也就是友好积极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其主要特点是使他人乃至整个群体获益,并能促成交往双方的和谐关系。事实上,人类个体从出生后便处于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之中,所以亲社会行为从本质上讲反映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反映了个人与社会或群体的关系,对人类的生存适应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栋梁,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对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其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帮助他们形成自觉的亲社会行为,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危害他人、群体和社会的不良行为的发生,以使大学生个人和社会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参与竞争与合作,善于与人交往,具有较高的耐挫力和心理承受力,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具有利他主义精神和助人行为等,小而言之,这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前程;大而言之,这关系着中华民族21世纪的命运。

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描述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导致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与无序。这种混乱与无序已经浸入到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少数大学生社会责任茫然、集体观念淡漠、同学关系疏远。而这些逆社会行为更多地表现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知道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高等院校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有许多的例子都显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让人担忧,其主要表现有自私、冷漠、孤独、虚伪、任性、霸道、攻击、缺少同情等问题。可见,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品质的形成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独特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大学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他们的成长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把握教育时机,对大学生进行亲社会行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大学生亲社会的高尚行为。

在众多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中,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亲社会行为有独特的作用。究其原因,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适应方式,强调的是行动上的与人相处的技巧;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发展在方法上更重视行为的训练。不难看出,这些特点与艺术教育的氛围特点非常契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无拘无束的行为表现空间,以及尽情宣泄情感的情景。因此,艺术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亲社会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通过大学生对艺术作品中高尚人物行为品质的崇敬和模仿,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品质,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类似的亲社会行为。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艺术作品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有目的的精神劳动产物。作为作家、艺术家,总是希望他们的作品能感染人、教育人,总是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启迪人们的心智,影响人们的行为,在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艺术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能够强烈地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达到“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因为艺术作品把人的美、人的诚实及崇高的品质表现在色彩、文字、音乐等形式之中,它通过已经物化的人的心灵去塑造美的心灵。人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的内心愉悦与刺激,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能使人跟世界发生更加深层次的联系,开阔人们的新视野”,建立起社会联系与社群团结的基础。所以艺术教育最能促成大学生由情的点拨到理的启迪。如果把艺术作品比作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那么学生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就应该在这座桥梁上相遇,使艺术作品与学生发生共振共鸣并使大学生的思想在这种共鸣中得到净化美化,使得大学生从文艺作品中寻找人生的楷模、生活的路标及休闲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高尚的行为品质。感染于艺术作品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学生就能从此获得为他人、为社会积极奉献、热心帮助、慷慨捐赠等一系列有益的行为品质,在实际生活中也就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qikandaodu/2020/1001/832.html



上一篇:高职文秘专业渗透艺术教育的实践和探讨
下一篇: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学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实施方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