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汇佳学校持续领跑艺术教育,培养孩子求异思维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研究创造力专家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在一次演讲中,他给观众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正在上绘画课,她只有六岁,坐在教室的后排画画,而她的老师评价她几乎从不

研究创造力专家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在一次演讲中,他给观众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正在上绘画课,她只有六岁,坐在教室的后排画画,而她的老师评价她几乎从不注意听讲,但在绘画课上她却听得很认真。

老师走过去问她:“你在画什么?”

她说:“我画的是上帝。”

老师说:“可是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

小女孩说:“他们马上就能知道上帝的样子了。”

可见,孩子们本身愿意冒险,对于未知的事物,他们愿意去尝试。因为所有的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他们一定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时至今日,重视个性化教育、支持学生多元化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教育早已成为全球共识。

真正成功的教育,势必能让每个孩子都发挥出自己的天赋与擅长,更给予他们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综合素养——沟通、协作、思辨、创新……而这,正是北京汇佳学校的教育初心。

汇佳学校从1993年创立开始,艺术就与学科、体育并重为教育三大支柱。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塑造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观,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优秀青年。

汇佳小学部就开设几十种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课程,包括国画、水彩、油画、书法、创意美术、美术、手工、综合材料、舞蹈、钢琴、音乐、架子鼓、管弦乐、竹笛、葫芦丝、古筝等等。

汇佳孩子全天浸润在艺术海洋里,感受全部打开,体会不同艺术门类的魅力,耳濡目染间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汇佳小学部的美术课会经常性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围绕IB六大探究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式学习。

在汇佳学校的艺术课堂中,学生是完全的主导者,老师会支持每个学生的想法而非填鸭式教学,并想尽办法带领孩子们去实践,实现艺术上的创新和表达。汇佳小学部的孩子,每年都会有1-2幅作品对外展示,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独特,收获自信。

面对小学的兴趣启蒙,汇佳初中部的艺术课堂,以“表达”两字为核心。老师们努力创建轻松、独立、投入的课堂氛围,帮学生最大程度释放自己,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尤其是对那些细节深入观察的习惯,关注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以此为基础,到了高中的艺术课中,学生会像真正艺术家一样思考、捕捉灵感,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以主题方式完成IBDP阶段的艺术创作和展览,并能够将作品放置在合适的当代语境中思考其意义和价值。

汇佳学校还会经常邀请社会知名艺术家走进汇佳大讲堂,与学生分享艺术领域的潮流观点,捕捉创作灵感和艺术脉络。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从小就在汇佳学习艺术课程的学生,因为有多年深厚的艺术素养积累,在高中进行升学时自由度更大,可以在学术方向和艺术方向自由切换赛道,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2021届毕业生宋儿睿同学,从小学起就在汇佳学校就读,并对艺术展露出天赋和兴趣。初中时她广泛涉猎摄影、电影、音乐、绘画、装置艺术等各个领域,也在学校圣诞晚会、成人礼、音乐节等各种舞台上演出锻炼。

高二时,她临时将升学方向从学术调整为音乐制作,整个申请过程无缝衔接,游刃有余,最终被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多所顶级艺术院校顺利录取。

顺利转换的背后,得益于宋儿睿在汇佳从小的艺术积累,对生活的敏锐和创造性思维已如血液在生命里流淌。

正如汇佳执行校长李艳丽女士所说:汇佳学校的学生最后不一定都会成为艺术家、音乐家,但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人,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最大意义。

汇佳学校确实也做到了,鼓励学生去触碰梦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包容必然的失败与挫折,接受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雄心壮志,这里不是升入大学的跳板,而是蓄势待发的起点,直至更高更远的未来,从这里走出来的毕业生,必将清晰地知晓自己的求学与人生目标,并为自己构建完整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路径,用出众的综合能力素养应对种种难以预料的突发问题与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1/1228/1644.html



上一篇:艺术教育需要避开哪些误区?
下一篇:刘岩:“双减”背景下 更好发挥艺术教育作用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