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艺考不再“易考” 回归艺术本真(2)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意见》还规定,2024年起,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这势必会催生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

《意见》还规定,2024年起,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这势必会催生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防止校考引发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教育部指出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2019年教育部就发文提出,从2020年起,除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仍可单独组织校考,其他高校的美术、设计学类专业统一使用省统考成绩。2018年教育部则发文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相关考生的专项测试要求和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介绍,中国美术学院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专业和文化并重,所招收的实践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平均分超过500多。艺术学理论不参加校考,按照高考成绩录取,建筑类专业在省统考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按高考成绩录取。在专业课考试的具体操作上,从2020年开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完全取消跨省考点;专业课初试率先采取网络远程考试,实时监考,超5万考生在线考试,约1万考生通过初试后进入校考,极大地缓解了校考压力。未来还将加强校考与省统考的衔接,优化提升美术人才考核方式。

实际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两年不少艺术高校的招生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无意间也催生出不少新的专业考试方式,比如初试筛选、线上考试,考试组织方式相对灵活,考评人员精力也较为集中,考试工作可以做得更加扎实。线上考试,特别是初试采用线上考试,突破了地理空间限制,扩大了受众面,也减少了考生无谓的奔波。

文化课提分遏制突击行为

近年来的艺考改革一直在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录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这一点美术生深有体会,因为美术类专业的文化录取成绩提分早就开始了,而且涨幅是最明显的,远胜于舞蹈、表演等专业。艺考改革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美术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少综合类大学取消了校考,承认美术统考(联考)作为专业成绩,保留校考的独立设置或参照设置的院校,也进一步缩小了范围,增加了应用类专业参加校考的条件,取消了理论类专业校考。杭州某艺考培训机构老师表示,针对美术生的改革,一早就开始了,这次到2024年要求完成的相关改革工作,美术生还没有完全体会的,可能就是不再跨省设置考点和破格录取。

一般而言,每年艺考生大致从高二暑假到第二年一月,用近半年时间参加专业集训,而这半年并没有参加文化课学习的机会。等到学生完成艺术类考试回到校园时,距离高考仅剩三个多月时间。“过去通过恶补,90%以上艺考生文化课成绩都能达标,但文化课分数比较高的艺考生一直占比很低,现在提高文化课分数要求,对于艺考生来说难度肯定提高。”湖南一位艺考培训老师认为,艺考改革主要是为了遏制部分学生想通过体、艺考走捷径的想法。

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的提高,北京某中学美术特长班高中学生小林并未感到太大压力。他从小升初就选择了艺考道路,经过选拔考试进入美术特长班。“并不是成绩不好才选择学美术,当年的考试难度很大,经过了层层选拔。”他介绍,学校对文化课的学习一直抓得很紧。专业课采取全省联考,这样省去了跨省校考的奔波。“阅卷老师不知道是谁的卷子,这样更加公平公正了。专业课联考将在高考前一年的12月考完,专业课考试结束至高考年6月,全都可以用来复习文化课,准备时间更加充分。” 他说。

学艺的第一要义是“真爱”

除了通过考试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逐步挤掉这些年来艺考中掺杂的功利因素,艺术教育回归本真,从艺者回归初心,还需要艺术院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鲁晓波表示,招生工作在整个育人流程的最前端,最终指向为国家社会造就栋梁之才的目标。因此,不能简单地只确保执行效率,更应该充分利用考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意愿和热情,在高强度的备考阶段,通过考查什么、关切什么、筛选什么,传递与艺术相关的正确价值观。这其中,一方面关乎艺术本体。注重学生是否具备开拓设计思维、美术思维的潜能,手头功夫、图绘表现实则是支撑思维创意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关乎社会需求。但社会需求不是追热点,而是看重学生是否有可以再培养发展的基础视野,是否有可以再训练提升的问题感知力和敏锐度。视野与问题,也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是未来人才得以服务社会、抓住需求的前提。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zonghexinwen/2021/1026/1548.html



上一篇:国粹艺术名家——麦润华
下一篇:第六届全球少年书画艺术大会总决赛新闻发布会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