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美国艺术教育以密苏(4)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方面,随着知识剧增与快速更新,及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大学分学科、分专业培养人才是一种必然选择。当社会有某种职业需求时,在大学中一定会体

一方面,随着知识剧增与快速更新,及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大学分学科、分专业培养人才是一种必然选择。当社会有某种职业需求时,在大学中一定会体现为在学科基础上设置专业,专门化和专业教育使各个学科门类和各行各业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只有更高程度的智力专门化才能使我们更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之后,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一种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职业,成为医生、教师、设计师,或是从事某种商业、金融工作,这种趋势又进一步促进了专业教育的发展。结合表1前文已经分析了美国艺术专业教育高度专业性与学术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也有人批评高等教育已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企业学徒培训,只是培养脑力工人和技术工人掌握专门技能,以满足企业经营和政府管理的需要。融合通识教育可以为这种过分专门化、实用化的专业教育提供一种协调、平衡的力量。通识教育是一种全面的个人和公民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对自我和世界有更全面而准确的认知。亚里士多德便主张:“应当有一种教育,依此教育公民的子女,既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必需,而是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7]在许许多多专业化职业中,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员通常不懂其他领域专业人员的语言,但是,真正的知识和生活是有机联系的,构成知识的各门学科之间,以及构成社会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平衡,专业化只有在更宽广的通识语境下才能实现这种有机的联系。通识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整合的有机体;专业教育是有机体的一个器官,它在有机体的整体范围内完成特殊的机能。通识教育不仅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足够的根基,而且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复杂性,履行作为公民的责任。因此,从表2中可以了解,即使是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艺术教育,也有生物科学、物理科学、数学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等领域的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准确地说,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不对立,它们不是两种教育,而是一个完整的人所应该接受的教育的不同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时代的发展要求重构一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高等教育新理念,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只有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方面都受过良好训练的人,才能更好地具备适应和快速应对不同局势,处理各种复杂事物和管理各种复杂人类机构的智慧,以及随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2][6]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80,93.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42.

[4]田雪芹.科南特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哈佛大学通识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7:71.

[5]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5.

[7]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卷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28.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qikandaodu/2021/0513/1345.html



上一篇: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综合的艺术教育论艺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