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蓝晒印相工艺在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3)

来源:艺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理论与实践同时跟进,将理论融合进实践。蓝晒工艺的实践环节可以依据课程需求从三个层级进行推进。第一层级以控制画面的技法为主,通过对操

第二,理论与实践同时跟进,将理论融合进实践。蓝晒工艺的实践环节可以依据课程需求从三个层级进行推进。第一层级以控制画面的技法为主,通过对操作环节的学习学生在这一层级里可以将画面进行完整的呈现,并懂得控制曝光时间,掌握涂抹药剂的手法来改变画面的整体视觉感受,理解印像原理。第二层级以控制画面的审美性为主,经过对第一层级的技法知识点的掌握之后便可根据形式美法则设计图案,学生需要在这一层级中掌握构图法则,更好地优化画面的审美性。第三层级以作品的产品化为主。首先,学生要选择适合的成像媒介从而确定大的产品方向。其次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控设计感,要注意图案与产品形式语言的统一性,图案放置的面积大小、位置关系等是否能够从整体上为产品的设计感加分。最后,学生要从文化属性上将图案与产品进行有机结合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应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完成产品的创作。如图3学生应用蓝晒工艺设计了带有现代气息感的环保袋。

第三,在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上进行了创新,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愉快体验。蓝晒印像一个较为有趣的实践方法是印人的剪影,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新颖有趣,而且因为跟自己等大的剪影印在很大的布面上,那种痕迹给人带来的意义感是不同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从画面构思到实现整个过程学生都会沉浸进其中。又因为这是一种集体性艺术创作,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会跟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图4、图5)

第四,课堂引入当代技术手段辅助传统工艺的创作,去“专业化”强调“通识性”。专业性较强的蓝晒摄影作品要求其作品所呈现的影调细节要丰富,因此为了专业化的艺术效果大部分专业的蓝晒影像都选择用大画幅拍摄底片,再进行印像,原汁原味地还原传统印像,这无形中为蓝晒作品的呈现增加了很多工序和成本。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大多采用打印菲利片的方式来制作胶片,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同时降低了作品实现的时间成本和技术成本,还通过图像后期处理软件为图案设计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图6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取图案,使得传统工艺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重新焕发生机。此外,传统蓝晒作品在阳光照射下进行曝光效果最好,但会受当天天气的影响,一旦阴天曝光度不足,成片率就非常低,课程配置了蓝光灯,用对感光药剂最为敏感的蓝光直接照射,不仅可以缩短曝光时间,而且也不再受到天气的制约。

图4 学生在床单上印制自己的影子

图5 印晒后的成果展示

图6 按照学生喜好印制的卡通菲林片

三、结语

蓝晒工艺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样式多变、应用范围广泛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在艺术教育中进行推进和发展。但我们也要注意引入这种创作性活动的同时也要推进审美、艺术史、艺术批评三个方面的融合,我们的课程内容才能够完整地呈现。课程目前还处于持续改革中,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增加成果展示的多样性,以校内市集的方式让学生的作品进一步转化为直接的效益,学生在销售自己作品的同时可以锻炼他们展示自己的勇气以及推销自己作品的创新创业精神,并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1]聂振斌.艺术哲学与艺术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何茜,李林奉.艾斯纳课程美学思想四十年回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10).

[3]曾繁仁,等.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文章来源:《艺术教育》 网址: http://www.ysjyzz.cn/qikandaodu/2021/0710/1410.html



上一篇:浅谈中国工艺美术史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体现
下一篇: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双轨并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教育投稿 | 艺术教育编辑部| 艺术教育版面费 | 艺术教育论文发表 | 艺术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